我是臺大生,也是過動兒

NTUxADHD

計畫起源

大家好,我們是臺大社會科學院學生會學術部怪咖計劃小組。

學期111-1,臺大社科院學學會學術部與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(GX Foundation)之怪咖計畫合作,在學校內舉辦《還孩子做自己》的紀錄片放映會,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在為ADHD兒童權利發聲,探討目前臺灣精神醫療界的ADHD診斷與用藥爭議,並延伸至臺灣教育體系可能潛藏的問題。

放映會後,學術部召集成立行動小組,期望讓討論不只停留在放映會,而是能落地發展成行動或倡議方案。小組決議以「台大ADHD學生的經驗」為題,採訪擁有相關經驗的同學,紀錄他們的故事,取得同意後撰寫成生命史(內容經過匿名處理、事件順序等重新整理),並以此平台展示,未來也計畫於台大校內設立短期的實體展覽,期待能夠促進台大師生與大眾對於此議題的關注與思考。


怪咖計畫

以「怪咖紀錄片」為始,「多元思考與行動」為價值核心,
透過「怪咖」故事,感動生命,啟動思辨,串聯行動,創造改變。

甚麼是「怪咖」?「怪」是獨一無二、「咖」是厲害的角色,
這些不被當代人理解的「怪咖」是帶領我們走向未來的先驅者。

我們以18部「紀錄短片」再現真實,內容涵蓋動保、性平、人權、
海洋環境保育、生命教育以及醫療科技社會等議題,用影像紀錄生命,透過院線、影展、電視、網站與社群平台放映,讓更多人看見議題,理解議題,跨越歧視與偏見的高牆,偕同體制內外教師社群設計思辨課程進入教學現場、偏鄉、安置機構與矯正學校,更透過行動實踐進入社會,串聯民間組織、公部門與企業一起行動,擴大影響力創造改變。

(轉載自怪咖計畫官網


立場聲明

本行動源自「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」的怪咖系列紀錄片《還孩子做自己》,然臺大社科院計畫小組不希望以完全相同的立場出發,我們更希望透過還孩子做自己的活動或怪咖計畫,讓大家能夠開始正視ADHD議題,去理解此議題背後的複雜性與ADHD詮釋的多元性。我們小組並不完全反對藥物使用、醫療體制介入、教育體制影響(當然這些仍有非常需要批判的部分),因為我們相信現實世界中個體鑲嵌於某些社會框架中,我們更希望看見的是個體在這樣的社會框架中所展現的能動性。

這也是我們最初選擇台大ADHD學生為受訪者的原因。經過訪談後,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台大ADHD學生與普遍ADHD者不同的地方,包含他們較不反對藥物、多為成年且自行就診後獲得診斷、並未強烈排斥診斷標籤等等。當然我們不反對受訪者可能未察覺診斷或藥物對他們帶來的影響,但卻也不認為這是服膺於醫療化的結果,例如也有受訪者提到,自己有發覺或許不是自己的問題,而是社會對於一個人有著受規範的期待。

因此,本計畫小組所架設的網站內容無法直接的回應《還孩子做自己》紀錄片中想討論的部分,因為我們從一開始與影片的立場就有些許不同。身為台大學生的ADHD者,或許屬於非典型的ADHD,透過訪談能看到ADHD更多元的診斷/藥物/自我詮釋,甚至是與《還孩子做自己》紀錄片完全不同的一面。

臺大社會科學院學生會學術部 
 X
 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

Powered by Webnode Cookies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